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9-04-26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2008年5月12日,那场特大地震在许多人心中或许已经成了过去的悲痛,可灾区人民特别是地处山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地震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的恐慌中,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裂缝等等时而发生的地质灾害,就会无情地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概要描述】2008年5月12日,那场特大地震在许多人心中或许已经成了过去的悲痛,可灾区人民特别是地处山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地震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的恐慌中,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裂缝等等时而发生的地质灾害,就会无情地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9-04-26
  • 访问量:0
详情

——地环所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治理记

  2008年5月12日,那场特大地震在许多人心中或许已经成了过去的悲痛,可灾区人民特别是地处山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地震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的恐慌中,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裂缝等等时而发生的地质灾害,就会无情地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汉中是我省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因此汉中地区的次生灾害治理工作也最为紧迫。我院地环所受汉中市国土资源局委托,从震后就开始了对此类隐患应急治理工程的评估、勘查、设计等工作。

  宁强县毛坝河镇宋家山崩塌隐患应急治理工程设计就是众多汉中次生灾害治理项目中的一个。“5.12”地震后在水井垭村三组宋家山靠南侧近山脊的山坡上形成了一孤立陡直的危岩体,岩体较破碎,表面形成长约数十米的山体裂缝,危岩体南、北两侧边角处已发生两处崩塌,顶部及西部已有岩体脱离母体形成危岩,直接威胁山腰处居住的水井垭村三组29户约1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间接威胁山脚道路及山坡居住的水井垭村二组和一组的62户约34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汉中市国土资源局经立项论证,将此崩塌隐患列入了重点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并委托我院承担该项工程的勘查设计工作。

  危情就是命令,安全就是责任。接到危情通知后,陕西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院副总工程师、地环所所长李忠明连夜召集部门人员进行工作部署,并于凌晨四点即踏上了前往宁强的征程。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奔波,于清晨8点抵达了灾害地点进行先期勘查。勘查区地处秦岭、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受构造控制,勘查区周边的山势陡峭,沟谷深切,地形呈“V”字型,山腰坡度约位60度。几位同志不得不弃车徒步前行到达崩塌地段,耸立的危岩诉说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冒着可以说是生命危险,大家开始了实地的测量、勘查研究着新老岩土的特征,分析着地下水的水文特性,采集着松散的岩块,用随身携带的纸笔和相机记录下每一丝细节,自身的安危早被置之脑后,唯一惦记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安危。

  经过二十多天室外的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的整理分析,针对此隐患提出了一套科学可靠的实施方案,首先采用露天小台阶炮眼爆破方式清除崩塌隐患体上部的松散破碎危岩体,然后设计出双排钢管防护的防护措施,其中提出了详细的爆破方案、施工准备条件、安全保证措施、施工注意事项、进度安排和工作量等等。为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宁强应急治理工程仅仅是地环所次生灾害项目中很普通的一个,此外,城固、佛坪、周至等地区都留下了地环人排除艰难,为百姓安全保驾护航的身影。暴雨激流中,崎岖山壑里,晨曦朦胧时,暮霭沉沉至,没有路的山沟里,他们租用老乡的摩托车进山;激流汹涌的山涧里,年初他们蹚着冰冷的河水过河;夜幕沉沉,他们在老乡家里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敖红的眼睛和疲累的身躯诉说着无尽的辛劳,但是看着稳固的灾区,他们欣慰地笑了。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企业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御井路3995号国机集团西部研发中心

传真:029-83498901

邮箱:yuan@jk.com.cn

关注我们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留言板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Copyright ©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640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