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追忆好书记王云同志

追忆好书记王云同志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4-1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王云简介:1917年10月出生,山西稷山县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云同志先后在陕北公学、绥蒙大青山、晋南从事敌后斗争,历任区党委秘书、区委书记、土改工作队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县委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王云同志转业到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先后任设计总局、基建局人事处长。1964年调入我院工作,历任原一机部勘测公司党委书记、经理,机械工业部勘察研究院党委书记(局级)、顾问等职务。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传奇曲折的一生。

追忆好书记王云同志

【概要描述】王云简介:1917年10月出生,山西稷山县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云同志先后在陕北公学、绥蒙大青山、晋南从事敌后斗争,历任区党委秘书、区委书记、土改工作队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县委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王云同志转业到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先后任设计总局、基建局人事处长。1964年调入我院工作,历任原一机部勘测公司党委书记、经理,机械工业部勘察研究院党委书记(局级)、顾问等职务。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传奇曲折的一生。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4-12
  • 访问量:0
详情

我院成长发展的引路人
——追忆好书记王云同志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

 

前排左数第12位为王云书记)


  王云简介:1917年10月出生,山西稷山县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云同志先后在陕北公学、绥蒙大青山、晋南从事敌后斗争,历任区党委秘书、区委书记、土改工作队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县委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王云同志转业到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先后任设计总局、基建局人事处长。1964年调入我院工作,历任原一机部勘测公司党委书记、经理,机械工业部勘察研究院党委书记(局级)、顾问等职务。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传奇曲折的一生。
  王云同志一生信奉“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人生信念,刚直不阿,清白光明,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深受我院广大职工敬重,为我院、为我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本书开启了传奇人生

  1937年,年仅20岁的王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家乡山西前往圣地延安。他毅然带着两个小伙伴,躲避战火,西渡黄河,来到延安,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作出了这个重要决定?
  一本书,一本叫作《大众哲学》的书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大众哲学》初版于1936年1月,作者为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大众哲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事例,简明扼要而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别是各解放区和根据地的广泛传播,深得广大知识青年的喜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甚至被称为“救命之书”。毛泽东同志曾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大力推荐。
  青春年少的王云,像久旱的禾苗遇到了春雨,如饥似渴地沉醉在《大众哲学》世界里,在这里他获得了人生的启迪,树立了奋斗的目标,投身革命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他决心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一切……
  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当王云凭借满腔热血、孑然一身来到延安之后,他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四处碰壁,无处入门……就在走投无路的最后时刻,他想起了自己的精神导师——艾思奇,尽管他们从未谋面,但王云决心去贸然拜访艾思奇,因为在王云的心中,艾思奇一直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灯塔,始终会照亮自己前行的方向。
  此时,艾思奇正在延安公学任教,两人一见如故,相见甚欢,在艾思奇的推荐下,王云顺利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开启了传奇的一生,这一年是1937年,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
  在随后的岁月中,王云在延安接受着革命教育,探求救国真理,渐渐由一个爱国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地方抗日领导人。他将个人及家人生死置之度外,带领群众在绥蒙大青山一带,坚持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武装斗争,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同时,作为一名县委书记,王云积极带领地方武装参加解放战争,多次负伤,险些牺牲,为迎接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直至1952年,王云同志转业到一机部设计总局任职,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成功转身,投入到我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建设洪流之中。

他是知识分子的主心骨

  1964年,我正在成都德阳承担一个大型科研课题,王云作为一机部基建局派出的“四清”工作组领导,前往成都开展“四清”运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云,我的心里充满忐忑,敬而畏之,犹恐避之不及。
  正如《阿甘正传》中所说的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口味是什么!”时隔一年,王云竟从部里正式调到我单位,担任—机部勘测公司党委会主任。作为从部里调任的领导,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心里充满了敬畏和期待,期待着在王云的带领下,我院能开创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但是,瞬时间文革动乱很快就笼罩了神州大地。王云也未能幸免,从领导岗位变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记得有一次,在批判王云的大会上,他居然把自己的4个子女也悉数叫来,要求她们坐在前排一同接受批判并认真记录。造反派有些纳闷,气势汹汹地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想让子女秋后算账吗?”王云平静地说:“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让孩子们也接受教育。”这一刻,王云人性的光辉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很多群众。
  1969年,我国第三重型机器厂厂址初步选在天水甘泉和朝阳寺两条沟内后,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提出:“不排除有深大断裂通过”。一机部军管会立即要求我单位将其查清。为此,王云同志亲自带队,组织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主要技术人员和动力钻机组等30余人,进行了大面积地质测绘和钻探工作。作为一名非专业技术的领导干部,王云一直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大家同吃同住,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技术人员的斗志。大家前后历时3个多月,测绘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最后提出报告排除了断裂的存在。一机部周子健部长和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在天水主持召开了有设计、科研单位代表以及天水军分区和天水市领导都参加的审查会议。通过深入讨论,大家—致同意我公司报告意见。
  70年代初期,随着国内形势的逐步缓和,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王云火热的工作热情又被重新点燃。他带领着工作组,前往成都等地考察工作,并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专题会议,宣布在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对成都德阳科研课题的批判是错误的。在文革尚未结束的历史环境下,王云的这个表态让很多人都深受感动、倍受鼓舞,重新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使我进一步树立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斗志。
  1975年,国内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王云大胆决策,冒着极大政治风险,提出了我公司“十大攻关课题”,组织了全公司骨干技术人员,覆盖了全公司重要业务领域,代表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召开动员誓师大会当天,王云发表了激动人心的动员讲话,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起了科技攻关的热潮。“十大攻关课题”历时四年,包括静力触探等绝大部分课题取得了重要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公司及行业的科技发展和生产经营。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十大攻关课题”有力扭转了世人的观点,弘扬了重视知识、崇尚科学的新风,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和机会,为我院后来树立“技术立院”方针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一机部在京召开了“勘察设计安装单位技术科研经验交流会”,我公司5名技术人员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历经十年的批判和压抑,闻听此喜讯,王云和我院广大知识分子无不潸然泪下、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了新的希望。

新“隆中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云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将刚刚落实政策的我调回西安,担任了公司的总工程师职务,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再次重大转折。
  在我受命履职的第一天,王云欣然找我谈了话,问了我三个问题。这次谈话使我终生难忘,让我想起了“隆中对”:
  他问我:“要当好总工程师,你有什么想法?”
  我说:“要当好总工,就要让总工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发言权。”
  他追问:“你说的技术方面发言权,具体指哪些?”
  我有点胆怯,呐呐地说:“比如工程质量、科技发展等方面,最好让总工能有发言权。”
  还没有等我说完,他就抢着说道:“这个没有问题,总工就是应该在这些方面拥有发言权。”
  稍作沉吟,他又接着问:“还有吗?”
  我的心情稍为平静了一些,把我想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根据我院目前人员构成情况,技术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23%,这样的比例不合理,我院应争取在1985年达到40%,1990年达到50%。”
  他好像对此有点兴趣:“那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个变化呢?”
  我索性把话说完:“要改变这个构成比例,首先应该停止内招,同时停止招收工人;二是从高校招聘大量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利用十来年时间,达到技术人员占50%的比例。”
  他沉默了许久,点着头坚定地说:“可以。”
  听到这个回答,我的心里十分温暖,对做好总工程师也增加了信心。
  他接着又问:“还有没有?”
  我被王云书记的真心诚意感动了。我低头思考了片刻,下定决心,“豁”出去了:“总工除了在技术方面有发言权,还要在技术干部培养、使用、晋职等方面拥有发言权。”
  这次王云书记没有那么干脆,他想了好一会儿没有吭气,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最后说了一句:“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党委研究决定。”
  一连好几天,我心里有点不安,担心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但仅仅过了一个星期,王云书记把我找去,告诉我:“你的建议已经党委会议研究通过,今后技术干部的培养、使用和晋职工作,总工可以向党委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由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从此,在院党委的支持下,在王云的鼓励下,我大胆放手工作,努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这些做法现在看来似乎很正常,但在当时那样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里曾承受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机勘院的事业就此出现新的大发展局面,在随后的30多年里,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研究生、工程师、学术带头人加入我院,组成了强大的新的人才梯队。有些单位曾以优厚的待遇来挖我院的人才,但我们的团队成员想来想去还是留下了,他们说:“要干事业,要发展,还是机勘院最适合。”时至今日,我院技术人员比例已达到85%以上,成为业内有影响的技术强院。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王云当初的正确决策和关怀鼓励。
  1984年,王云同志离休,担任我院顾问职务。1998年7月21日病逝于西安,享年81岁。
  我们永远怀念我院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好书记王云同志。

  (附记:本文根据档案资料和国家勘察设计大师、我院顾问总工张苏民先生口述,由周亚峰整理而成。)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企业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御井路3995号国机集团西部研发中心

传真:029-83498901

邮箱:yuan@jk.com.cn

关注我们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留言板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Copyright ©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640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西安